欢迎光临元辉商城!
注册 登录
购物车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蹚出脱贫致富新路

   日期:2021-01-26     浏览:120    评论:0    
核心提示:  冬日寒风凛冽,位于武乡县丰州镇魏家窑村的草莓采摘基地里却生机勃勃,翠绿的藤蔓上缀满了鲜红饱满的草莓,果香四溢,格外诱
   冬日寒风凛冽,位于武乡县丰州镇魏家窑村的草莓采摘基地里却生机勃勃,翠绿的藤蔓上缀满了鲜红饱满的草莓,果香四溢,格外诱人。

  “我这里种的草莓个头大、口感好,最重要的是绿色无污染,吃起来放心。”基地负责人姚伟正忙着包装新鲜的草莓,除了有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还有源源不断的网络订单等着他处理。“今年的草莓长势好,而且现在正是草莓上市的季节,过个丰收年,不成问题。”

  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实现了持续增收获益。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武乡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寒来暑往,武乡县干部群众勠力攻坚、接续奋斗,立足资源优势,做精“特”“优”文章,抓实抓细产业脱贫、生态致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蹚出了一条具有武乡特色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个个农业产业拔节生长、孕育希望,让老区的脱贫质量更高,小康成色更足。

  倚特色而立 抓牢“优质生态”优势

  田畴铺锦绣,沃野土生金。监漳镇姚家庄村的山圪梁上,1500亩连片谷子地里天光云影、欢声笑语。

  一片片谷田涌动着金灿灿的谷浪,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

  “俺家已经种了三年的薄膜谷,遇到干旱,仍有好收成,多亏了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在姚家庄村有机旱作谷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村民姚怀新感叹道。于他而言,曾经的记忆很是深刻,“传统种植每亩能收成500斤,遇到旱季,一亩打不了300斤,‘望天收’的日子只管够个温饱”。

“现如今,1亩地最起码能多打300斤,8亩地就能多打2400斤谷,刨去县里免费送技术、种子、地膜、肥料的成本,差不多能增收近两万余元。就是靠着这8亩谷子地,俺脱贫了!”姚怀新,这个年近六旬的庄稼人用质朴的话语算着实实在在的“收入账”。

 

  十里坡的“狗小”韩登科是武乡县出了名的种粮大户,他承包着村里的2000亩荒山,10多年来,耕种的谷子地里只施用羊粪。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和县里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狗小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羊粪小米品牌,办理了小米无公害认证。2016年以来,合作社累计卖出小米30余万斤,带动周边13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武乡位于北纬37度谷物黄金生长带,小米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优质小米的核心产区之一,被誉为“中国小米之都”。

“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发展好特色农业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之路,更是绘好“农业强、百姓富”图景的关键起笔。

 

  近年来,武乡县全力推进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三轮驱动”,持续巩固特色现代农业。全县种植优质谷子面积达到10万亩、核桃经济林12.7万亩、梅杏3.6万亩,发展油用牡丹1万亩、中药材5万亩、设施农业2.7万亩,肉鸡年出栏2000多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17.5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18.9万只,全县269个行政村实现了 “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

放眼老区大地,寨上村的红树莓令人垂涎欲滴,邵渠村的羊肚菌破土而出,王庄沟村的白木耳长势喜人,权店村的梅杏挂满枝头,多维牧业里的湖羊、新大象养殖有限公司韩北分公司的万头生猪、分水岭乡的牛羊成群……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竞相在山梁沟峁间怒放。

 

  向高效而行 夯实“现代农业”根基

2019年10月13日—15日,第三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在武乡举行。来自全国小米产业生产、科研、销售、加工行业的300余名业界人士齐聚武乡,共享小米产业盛会。

 

  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业产业的高品质、高效益及绿色、营养、健康的市场需求,让武乡小米备受欢迎。

  “武乡小米”正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届农民丰收节暨“武乡小米”开镰节成功举办;推动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实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有机旱作羊肥小米产业发展标准化示范区成功入选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挖掘品牌基因,凸显品牌特色,维护品牌优势,创造品牌价值,武乡小米的故事仍在延续。

模式科技化。借助科技力量,在打造现代农业“新引擎”上阔步前行。

 

  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采用视频追溯系统,实现小米生产基地全覆盖和生产过程全监控,让每一袋谷子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携手京东集团,打造山西首家“京东农场”,建立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实现小米生产全过程现代数字化农场管理模式,使小米种植标准化、生产监管数据化。

  要素集聚化。看准了政策导向,选好了优势产区,越来越多的资源要素开始流向特色农业产业。

  原本在外闯荡的姚泽波,现在的身份是中国有机水果示范园红色之爱晋蕾爱果产业园的负责人。返乡创业以来,姚泽波不仅把这种从欧盟引进的苹果产业种到了1000亩,拿到了中国有机认证,还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在果园里务工。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派驻武乡县栗家沟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张磊带领村民种辣椒,“从无到有”到“椒香满山”,张磊的辣椒“版图”逐步扩大——从栗家沟一个村发展到了2020年蟠龙镇12个村,辣椒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脱贫椒”。

  一个个投身农村的创业者、扶贫工作者,他们不仅带着资金、项目和技术而来,更把长远眼界、市场意识、现代理念植入山乡。

  农业项目落地生根,农民增收活水滚滚,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赋发展动能 丰富“农业产业”业态

  走进位于上司乡蒋家庄村的武乡县锦葵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葱丝辣椒厂,机械轰鸣、辣香扑鼻。剥葱、切椒、炒料、包装、自动贴标、真空封口、微波杀菌……工人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

  蒋家庄村葱丝辣椒厂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通过辣椒种植、收购、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打造产业链条。生产线的建成,带动了本村及邻近村庄70余户村民种植辣椒、大葱。

“自从村里种上菊花,来打工也方便,一天挣80块钱,还能补贴家用。”郭家垴村村民王存香说。2020年,蟠龙镇菊花规模化种植已达到1500多亩,产值达700多万元,涉及周边6个乡镇,已初步形成订单种植、保底收购、精深加工、统一销售的菊花开发产业链,真正走出了一条产业富农之路。

 

  凭着资源优势,农业产业很自然地催生出融合化的新业态。

  “种了一辈子地,谁曾想小米竟然也能做成饼干!”69岁的“订单米农”董虎江一边与老伴儿分享“好收成”变成“好收入”的喜悦,一边感慨着不断改变的新生事物。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米农们精心种植的“订单谷子”经武乡县老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生产,摇身变为摆上超市货架的小米饼干。

  依托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武乡县老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带动,建设小米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小米饼干、小米咖啡、小米茶等产品相继研发、逐步上市;实现集小米种植、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小米综合体验园区,为杂粮产业发展蓄能增势。

武乡县充分发挥绿农农牧、多维牧业、太行沃土、大山禽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促进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者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

 

  从育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的形成,精准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力促产业稳步发展、农业附加值不断提高,全力推动武乡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发生更大蝶变。

  产业有盼头,农民有奔头,特色农业产业正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踏上起航“十四五”的新征程,武乡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农业农村跨越发展的秀美新篇章。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